发布时间:2016-03-10 浏览量:0次
治大国如烹小鲜,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阶段更替、结构转换、模式重建、风险释放的关键期,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油盐酱醋”都要恰到好处,火候更要适当。当前,尽管国际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仍然错综复杂,但中国经济完全有理由稳步迈入2016。
细细盘算,2016年中国经济继续实现稳增长的“柴米油盐”已然齐备。
“柴”——动力所在。中国如何加快发展新动力,实现新老动力的平稳转换,成为“十三五”时期关键问题。当前,战略新兴产业势头正旺,“互联网+”、绿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新领域相当活跃,中国又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市场和有竞争力的产业配套条件,产业面临大规模洗牌重组的机遇,完全有可能在新领域涌现出一批世界级的技术、产品、商业模式和大企业,实现动力转换。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认为,中国新时期增长动力的构建,要形成一个“混合动力体系”,也就是要把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这“五化”,与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资本、科技创新、制度五大要素结合起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米”——发展之本。中国经济发展,归根到底要靠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水平越高,经济实力就越强,抵抗风险的能力也越强。如今,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做好实体经济是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中国高层已发出明确信息:搞好经济、搞好企业、搞好国有企业,把实体经济抓上去。
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五大任务中,“降成本”这一大任务主要对应到实体经济。各种税费推高成本是中国企业经营压力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今中央定调降成本,加上一些非主营业务成本如财务成本、电力成本等也有望降低,这对实体企业是福音。
“油”——助力升温。2015年一批新政策陆续出台并在2016年逐渐显效,将助中国经济升温加力。
中国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认为,过去一年,政府继续大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改革驶入“快车道”,可以预期,新的一年中国政府职能将加快转变,行政体制改革会继续取得实效。此外,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5年已经举行了十次会议,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推进一系列改革举措,各项改革有章有序,落地有声,这些改革措施都将在2016年继续显效。
“盐”——2016年,中国经济有哪些“增味剂”?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与政策主管周景彤认为,新一年中,投资政策将继续加力,特别是将继续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味重要的“增味剂”。2016年,投资政策在引导企业增加投资的基础上,应将更多精力放在推动政府投资上,选择拉动力强、影响力大的项目,最大限度发挥乘数效应。可以预期,2016年中国将实施一批信息、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的重点项目上也将在明年进一步取得成效。此外,2016年,外贸政策将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等机会,有望进一步拓展出口空间。